Thursday, June 28, 2012

[当今特约] 浅谈大马龙舟赛


浅谈大马龙舟赛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读者特约
2012年6月28日  下午1点55分

文:邓婉晴

上周六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,虽然自小接触的历史传说都说是为了纪念中国2500多年前,因在朝政郁郁不得志,遭人陷害被发配边疆,最后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,但也有说是纪念伍子胥。无论是伍还是屈,端午节最盛行的活动一般有三:吃粽子,喝雄黄酒,以及赛龙舟。

说到赛龙舟,许多人大概还对两年前在槟城发生的翻船惨案记忆犹新,或许也让许多人对水上活动忘而却步。上网查询,原来马六甲在上周举办了国际龙舟锦标赛,吸引43支国内外队伍参加,创下该活动28年来最多队伍参赛的记录。

然而主办单位却同时因参与华裔稀少,年轻人兴致缺缺,而对赛龙舟这项传统中华文化的前景感到忧心


瑞典五朔节的划船赛

龙舟赛也让我想起在遥远的北欧瑞典,为庆祝春天到来的五朔节(Valborg)。每年的4月30日,节庆中最早举行也最热闹的,就是划船赛。

与龙舟赛不同的是,Valborg的船只娇小,而且全程由参与者自己组队、设计及制造。由于船只材料并不坚固,船赛最大的乐趣就是看谁的假船能通过激流的考验。也因为船只由自己制造,通常在一个月前,人们已经为筹备比赛而兴奋不已。

Valborg虽然在北欧许多城市都有个别举办大型活动,但属瑞典最古老的乌普萨拉(Uppsala)最热闹,短短一天的节庆,每年都吸引了约10万来自国内外的人涌入这座平日安静的小城共襄盛举,人山人海,巴士爆满,火车票售罄。

除 了早上赛船,中午进行传统的挥帽仪式,傍晚围着篝火狂舞,一整天还有大规模的户外野餐,有表演,有沿街叫卖的小吃,也是唯一一天能够在光天化日的大街上喝 酒,是全国同欢共庆的嘉年华。虽然之后依然会下雪,但在常年寒冷的国度,日照时间变长,能看见并沐浴在阳光下是最令人兴奋的人间美事。



北欧与大马船赛对比

会 扯到瑞典,除了因为那是自己一个非常愉快美好的回忆,北欧对节庆、文化与传统的联结,也常常让我有一些领悟与想象。虽然两种船赛在形式上和意义上都有不 同,却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意义。对比后者声势之浩大,想对我国的龙舟赛,甚而其他的节庆活动,放在马来西亚的脉络,以观者的角度提出一些浅见。

一个活动或节庆没办法得到关注,受到热衷,成因颇多,我认为主要有二:

(一)    宣传不足,知名度不高,对象模糊


除了马六甲,上网查询,才得知原来槟城与沙巴也有龙舟赛事。第廿七届沙巴龙舟赛的活动咨询登在旅游网,由旅游局、斯里沙巴旅游公司、沙巴华人文化协会承办,但却没将活动置于网站的显眼处,以致乏人问津。

槟城龙舟赛已经成为国际盛事,即将在这个周末举行。但除了槟州人,有多少人知道,甚至会特地到槟州观赏船赛?上网查询,没有一家媒体对端午或龙舟赛着墨专访,原因何在?

所 有活动都需要宣传,在如今许多佳节都有商家代表打广告热炒的马来西亚,为何独剩端午?媒体是否有扮演文化传播的角色,借着端午节的报道,来倡导与推广我国 的龙舟赛事?龙舟赛事当天,有没有电视台愿意到现场报道?端午节在许多节庆中不被重视,是否因为不符经济效应?若答案为是,那要如何提升其市场价值?

除了广告,锁定对象群也很重要。以瑞典的Valborg为例,这种需要动员的活动,青少年尤其热衷,理应成为宣传的主要对象群。大学生也许不比商家有财力资 助,但胜在动员能力强,若能与中学或大学合作,在院内结社,寻找赞助,举办宣传活动,锁定消费群及参与者,就更能将消息发布得更广,成本既低效率又高。

此次的马六甲龙舟赛虽然成功吸引大专生参与,但相信还有很多人,包括笔者在内,是在赛事结束后看报道才得知。宣传只限有份参与的俱乐部或团体,广大的潜在参与者及观众却浑然不知。赛事在脸书等新兴媒体,完全没有消息。

(二)    文化意义与市场经济脱节

端午节如今对我们的意义,只限于在家吃粽子而已。在脸书也只看到朋友在祝贺彼此端午节快乐,也仅仅是祝贺而已。

以中秋为例,至今还有一些会馆甚至报馆会举办月光晚会,猜灯谜也不算是一个陌生的游戏。流行文化方面,电台每逢佳节播放所有跟月亮有关的歌,还会少吗?但试 问有谁会哼一首端午节的歌?若非听到张吉安在上周的《乡音考古》节目中播出多首与赛龙舟有关的歌曲,还不晓得有那么有意境的歌曲曾经在中国广为流传。某电 台在脸书专页让网友点歌,没有一首与节日有关。

歌曲是最能通过反复传唱,记载历史乡情的艺术文化,来到2千5百年后的马来西亚,已经完全断层,就也难怪端午节对人们的吸引力大减了。


要让端午龙舟赛更广为人知,在此提出两项建议:

一)    将节日商品化,并注入更多文化符号意义

文 化商品化是一个既符合经济效应,又能有资金传承历史文化的方法。综观全球,小至日本的艺妓与卡通龙猫,丹麦的美人鱼,大至瑞典的整个设计工业,都是利用商 品来成就并沿续文化,在变成商标之后,仍不失其传统/童话/历史意义的成功例子。虽然我们并非龙舟赛的创造者,但若有心传承,不但可保存此文化,甚至还能 借着将其发扬光大,吸引外州及外国游客共襄盛举,进而带动举办地的旅游业。到了这个阶段,自然会有商家投资赞助。

利伯维尔场[自由市场]的无形之手撑起整个文化工业,是大势所趋,也是最长久的道路。我国的元宵抛柑活动,也是一年比一年办得更热闹及盛大。再加上粽子实际上已经成为常年常卖的端午遗产,我们是否能做更多有意义的活动?

(二)    将游戏规则简化,本土化

旧 游戏若因传统二字而坚持照办,除了缺乏创意也恐怕会不符现实。若龙舟太庞大,建造一艘船需要的成本太高,可否将船只缩短,减少每只船的人数?若在户外比赛 有涨潮的危险,可否有更好的季节或时间?若老船让女性划得太吃力,可否在新的船只设计上更方便女性?立定新条规,加入新元素,企图让游戏变得更简单易懂, 将会让活动更有吸引力。从网站得知,槟城龙舟赛今年增设摄影比赛,并将活动信息置于首页首项,就是一个能吸引人观赛的好例子。

吸引力确是 一大要素,要如何让年轻一代甘愿把屁股从椅子及计算机[电脑]荧幕前移开,走到户外,在炎热,公共交通与环境又不友善的马来西亚,的确实是一大学问。我国人民并非 不爱运动,从登山、潜水、脚车到马拉松等户外活动,都常年吸引多人参与。因此若将赛龙舟塑造成一种有趣的、安全性高、自主性高的水上活动,相信将会吸引更 多人参与。

末了,忘记屈原可以是一种个人崇拜时代的褪色;忘了传统与文化意义却是永劫不复的失真。感谢依然有人坚持主办龙舟赛,但愿此文化能经由更强的市场包装,更丰富的文化符号及更简化的游戏规则,能够吸引更多参赛与观赛者,让龙舟文化能源远流长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题外话:
当年的白素贞因为在端午节喝下了熊黄酒而原形毕露,虽实不该欺骗许仙,但其一片痴情与人妖不得结合的教条却也惹人怜惜。

想起如今的政坛充斥着堕落与背叛,欺瞒与谎言,如果世界上真有能让人现出原形的酒,倒是想让诸位高官尝尝,看看谁是真伪善,谁又是假诚恳。让丑陋的真身裸露于天下,唯有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的代议士能留下。


http://www.malaysiakini.com/columns/202149 (9 likes updated 20121007)


No comments: